南方医科大学名人名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一代名师、军队杰出高级专家、一级教授 --- 钟世镇
1925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家,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
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创办并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和《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期刊;担任总主编出版了《临床解剖学丛书》、《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和《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担任美国《Clinical Anatomy》和法国《Surgical & Radiologic Anatomy》的执行编委及助理主编。他在显微外科领域的系列成果,为中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在人体管道铸型标本研究上有创新性成就,建成了一个享誉国际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在解剖学领域中,开拓了工医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创建了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担任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主任,为战创伤、撞击伤和脊柱稳定性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机理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军队杰出高级专家、一级教授 --- 姚开泰
1931年出生,江苏昆山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现任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姚开泰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肿瘤病理生理学家,长期从事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是我国鼻咽癌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国鼻咽癌分子水平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姚开泰院士曾任国际EVB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奖生物科学学科评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等重要的学术任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近二十多项科技奖励;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十多项荣誉称号,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荣获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
姚开泰院士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 “九五”重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科技部“863”、“973”课题、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科研项目、中港合作研究课题、省科技攻关等三十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分题1项,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分题1项。姚开泰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3篇,其中被 SCI-E收录的论文有46篇,包括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eopla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Biomacromolecules,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BMC bioinformatics, BMC Cancer,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Histopathology, Ann SurgOncol, Biomacromolecules等国际著名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士、内科(肾脏病)学专家、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广东省 “三八红旗手”--- 侯凡凡
1950年出生,1973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1993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工作。现任广州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系教授,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
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她是几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ESBARI、ROAD和SDBRAS)的主要研究者。现任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和14家国内外期刊的编委。作为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已在许多国际著名期刊,如“N Engl J Med”、“J Am Soc Nephrol”、“ Kidney Int”、“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和“Endocrinology”等发表过众多论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4年和2007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2009年)。获欧洲肾脏病、透析、移植学会(EDTA)“杰出科学报告奖”(1995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最佳论文一等奖”(2001年),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04年),中国医师学会“中国医师奖”(200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2002年)和广东省 “三八红旗手”称号(2009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科技进步奖医药卫生评审专家组成员、伯乐奖获得者、二级教授 ---- 赵克森
1937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我国著名的病理生理学专家,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创建人之一。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50多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总后勤部科学技术一代名师,全军院校优秀教员,广东省师德标兵,获总后勤部优秀人才建设伯乐奖,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颁发的育才奖金奖,二次赴北京出席总后勤部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大会。主编出版了“休克的细胞和分子基础”、英文版“Advances in Burns and Trauma” 和“Molecular Mechanism of Severe Shock”等6本专著,发表论文120余篇。曾获国际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发明四等奖各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各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六项,荣立三等功6次。为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理事、曾任中国病生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22届中华医学会理事、4-5 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 ---丁彦青教授
1950年出生,1972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国内知名的肿瘤病理学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及广东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突出贡献医学专家、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全军教育金奖获得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及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基金,国际合作科学基金及广东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主任、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病理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病理医师协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诊断病理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杂志》、《中国肺癌杂志》、《现代消化病及介入杂志》、《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及编委。Lancet、Am J Nephrology、J clinical Pathology、J Translation Medline、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等国际著名杂志特邀审稿专家。2003 年以来主持及完成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863”子课题、“973”分题、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11 项;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SCI 收录论文36篇,包括N Eng J Med、J Pathol、Modern Pathol、Neoplasia、J Proteomics Research、Gut 等;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专著20部,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 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科技部医学成果评审专家、伯乐奖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省五一劳动奖、中国流行流行病杰出贡献奖--- 俞守义
1937年生,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流行病学系教授,博导。2009年中华预防学会流行病学会授于“中国流行流行病杰出贡献奖”。1962年起先后任职于北京国防科委十三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流研所、青海省贵德县鼠防站、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长期从事军事预防医学的科研、教学、突发疫情的防控研究和现场应急处理。曾任全军防生武器专业组副组长、国务院学委会科学评议组专家、国家科技部和军队总后勤部医学科研项目立项和成果评审组专家。1998年主持并召开全国第一届分子流行病学研讨会。曾主持军队指令性项目,参与国家“973”、“863”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三等奖各一项,军队、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功2次,主参编专著6部,培养硕博研究生108名,在读10名。荣获“军队科技干部伯乐奖”“省级教学名师”“省五一劳动奖章”。现任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流行病学会终身名誉主委,广东省热带医学会理事长。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 陈武凡
1949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广东省医学图像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兼评审专家)、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兼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信息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成果与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IEEE TMI、TIP与TPAMI等会刊审稿人。主持及完成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军队重点攻关项目2项、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国家提名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自参加工作以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200多篇,主编教材和专著各2部。
肖炜,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一流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负责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负责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慢性肾病创新团队负责人。肖炜从事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及中药新制剂研发工作20年,在国自然、省自然等10余项基金资助下,系统开展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营养不良等研究。
以一作或通讯发表学术论文44篇,其中SCI论文11篇,最高单篇IF 10.57。先后获广东省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论坛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论坛优秀学术论文等。先后主持各类教改课题9项,出版教材或教辅教材4部,获疫情阶段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优秀案例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
蔡绍曦,1983获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呼吸内科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第一军医大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30余年,广东省“名医工程”首批专家、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专家、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第一届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2011年获第六届中国呼吸医师奖, 2012年“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015年获首届“羊城好医生”称号,2016年获“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荣誉称号。曾荣立军队的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先后主持国家级(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2016科技部/卫计委精准医学重大专项分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中华医学会慢性气道疾病研究2项)、省级(包括重点项目)共14项。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累积影响因子97.291(含二区及以上论文7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刘叔文教授是我校药学院院长、免疫与生化药理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创新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为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广东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艾滋病、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药物研究,曾在国际上最先报道SARS病毒进入机制和抗SARS的多肽药物(Lancet,一作)。近年来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20项课题的研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7项已获得授权。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Lancet, Nat Rev Microbiol, J Biol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91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52篇),总影响因子376,被国际引用1600余次,个人h-指数为25。
李义凯于1995年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博士毕业后到南方医科大学(当时为第一军医大学)做钟世镇院士的博士后,也是我校的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
从1998年申请中标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来,李义凯至今已经中标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内容基本围绕脊柱推拿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他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论文30余篇;出版了在学科界较有影响力的专著《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和《软组织痛的基础与临床》等。并且,李义凯获得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的“岐黄学者”称号。
除了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外,李义凯还主编了2部全国统编教材。李义凯讲课风趣幽默、结合临床案例丰富生动,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