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心> 长沙理工大学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发布于 2021-06-12 17:26:44阅读量 1650

物理学

物理学专业创办于1984年,2020年被确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方向二级博士点,具备完善的本、硕、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条件。物理学专业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 人,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1人,洪堡学者1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获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Nature Commun.,Phys.Rev.系列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本专业拥有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

物理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主动适应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突出与电子信息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近年来,本科生获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励的学生人数达6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专业竞赛20余人次,省部级竞赛40余人次,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每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40%以上,包括在美国加州大学、哥本哈根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

培养目标: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适应国家、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品质,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与思维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与信息科学基础,了解物理与信息科学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在物理学及信息学科等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一部分从事物理前沿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入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一部分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分流到信息学科其它专业从事电子器件、信息系统设计等方面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以扎实的基础和突出的能力,为本专业打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95%的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型公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从事管理、技术研发及教学等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电路分析、电子线路、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学、材料物理、计算物理、半导体物理、器件物理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于2002年开始本科招生,200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确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业。本专业方向与国家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涉及电力、水利、交通等领域的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拥有教育部信息中心校园卡标准化研究所,建有信号检测与处理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电磁兼容实验室,共享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与全球最大的电子设计技术(Electronic Design Technologies)、程序方案服务与设计服务供应商Cadence公司建有共建实验室,也是湖南省第一个与世界一流的FPGA、CPLD和ASIC半导体生产商Altera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教学单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名,教授10名,博士13名,有信号检测与处理、射频与无线技术两个稳定的专业方向。本专业相关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培养目标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适应国家、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品质,具备扎实的数学与物理基础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在通信、电子、检测、控制、信息安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继续读研深造,国家大中型企业、信息产业部门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与控制、信号检测与处理、电磁兼容、信息系统、通信系统的研发工作。毕业生动手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受到大型企事业单位欢迎,95%以上的学生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或读研。

主要课程:

        电子线路(上、下)、信号与系统B、DSP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EDA技术基础、数字图像处理B、嵌入式系统、通信原理、传感器与自动测量、微波技术基础。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所依托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20年被确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紧扣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及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产学研合作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建设成效显著。

该专业源于1985年开办的物理学专业半导体物理方向,于2002年开始招生,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学科平台。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年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0多项,2020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32.8%。毕业生们能在华为海思、展讯、长江存储有限公司、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景嘉微、国科微、杭州士兰集成电路、威胜集团等电子类优质企事业单位,从事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是为适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而开办的新兴专业,于2009年开始本科招生,201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有专任教师20名,教授9名,博士11名,本专业的发展与光电子技术、光信息技术等领域密切相关,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和就业前景。本专业拥有光信息综合实验室,光纤通信与传感实验室和现代激光实验室。本专业相关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培养目标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适应国家、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品质,具备扎实的数学与物理基础及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在国防、新能源、光通信、光电信息处理、光纤传感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人才。

就业前景

该专业是国家发展急需专业,毕业生可继续读研深造,95%以上学生在通信、新能源等国家重要领域的企事单位从事光电子技术、光通信、光电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的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上、下)、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B、信号与系统B、DSP原理、光电子学、光电检测技术B、激光原理与技术、半导体光学、光纤通信技术、光电图像处理、光电传感技术。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基于信号分析以及计算科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自然世界中的视频、语音、图像等信号进行处理,也包括对人类大脑活动信号的分析,达到对现实世界的智慧感知、认知,并按人类认知行为反馈控制操纵现实世界的所有理论和技术的总称。简单概括:人工智能是依靠硬件和信号处理模拟人类思维活动的一个过程。

(一)专业定位

主动适应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促进与信息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人文底蕴深厚、家国情怀浓郁的人工智能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

(二)历史沿革

依据教育部2019年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在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电子信息类各个专业基础上进行建设,并于2020年开始招生。

(三)特色优势

1、专业建设起点高,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湖南省重点学科和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的支撑,拥有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形成了完善的本、硕、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数理知识基础扎实,紧跟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与实践结合紧密,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足。坚持“科技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全员育人机制,形成了有效的创新创业训练方法,培养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丰富、获国家级人工智能方向的奖项多、学科竞赛成绩显著。

培养目标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适应国家、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与物理基础和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高尚品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宽阔的科学视野和国际视野,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系统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好、动手能力强,能在智能检测、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能金融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人工智能+”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以及深造前景广阔,毕业生可继续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或在大型互联网企业、国家大中型企业、信息产业部门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研发、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智慧城市产品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开发、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研发、信号检测与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库技术与应用、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语音信号处理、机器视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SOPC系统设计、AI计算架构原理、VLSI设计、AI算法硬件加速技术。


文章评论
填 报志 愿 返 回顶 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