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特色
环境设计专业将坚持立足地缘优势,对“基于地域资源的可持续空间环境设计、现代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营造、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系统再生设计、地域文化与特色城镇创新设计”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应用到教学、科研和创作中。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做出的“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定位,本着“务实、求新、善美”的校训,协同创新,夯实专业优势和影响力,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两亚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摇篮。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正高)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历2人,在读博士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2人,中宣部青年英才1人,云南省卓越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师德标兵1人,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1人,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1人,同济大学访问学者2人。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科技创新团队2个。
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思考并运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解决社会环境空间问题。探索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场所营造智慧,培养领先的审美判断,具备一定的跨学科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毕业后致力成为“传统文化弘扬者”、“空间塑造者”“人居环境探索者”及“城乡发展的引领人和决策者”。能够应对全球同质化和生活方式变革对社会环境提出的挑战,立足本土文化,逐步成为国内与两亚具备设计开拓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设计概论》《设计图学》《专业设计1》《行为认知》《环境设计原理与方法》《材料与构造》《专业设计2》《环境艺术史》《数字设计思维》《民族居住环境分析》
教学成果
2019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专业核心课程《地域公共艺术设计》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专业核心课程《民族居住环境分析》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4年,专业核心课程《毕业设计——基于在地文化的设计实践》被认定为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并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近5年,教师团队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1项,出版著作及教材17部,发表论文102篇,专利5项。师生获全国美展等国内外各类各级奖项近500项。
国家级一流课程
省级一流课程
全国美展作品入选
全国美展作品入选
国家三等奖
2020 设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花载时分倚东风——弥勒东风韵花海景观规划设计”
“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迹忆-沧源县司岗里大道佤族文化体验园设计》-杨春锁、穆瑞杰、张琳琳、时嘉薇、程世杰
“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翁丁原始部落茶语佤韵酒店设计》-穆瑞杰、杨春锁、张琳琳、高澎、樊占宇
彭谌、杨霞、林迪
“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李卫兵
第七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入选证书
“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捡影拾碎”871创意文化工场设计》-吴建武、肖思艳、赵然、袁鹤文、查裕晟、文焜鹏、杨丽、梁雪琪、沈晓倩、李旭明、计淑祥、吕爽玲、吴丹、王玮琳、邓佳蕾(指导教师:杨春锁、杨霞、彭谌)
“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菩提源境禅修山舍》-杨雅淇、刘弋莉、陆馨怡、李松俊、宋丽艳、高茂棋、查丽桃
“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渔印留声-乌龙浦古渔村村落规划设计》-孙顺福、刘华林、曾旗、麻娇、韩克、陈豪亮、崔梦宇、岳伟、施建兴、麻雪
“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云光》-李吉宇 江卓山 李元勋 杨璐鲒 王金秋 王雯
扫描二维码
访问移动端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