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机器人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803T)是集机器人技术、机械电子、控制系统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机器人技术、机械电子、控制系统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工程素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在机器人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以机器人为主要研究及应用对象的系统工程师,培养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备科学和工程技术素养、具有数学物理和机器人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掌握信息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硬软件及算法设计应用知识和机器人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技能,在机器人工程及系统应用领域具有专业特长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器人核心部件、软件、机器人系统、智能制造与服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维护及管理工作,并具备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成为机器人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5年左右的预期职业能力为:
目标1: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机器人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与职业相关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
目标3: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跨文化协作能力,能够融入、或领导团队开展工程实践、科技创新。
目标4:具有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环境的能力,能够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能力,在机器人及相关领域具有职业竞争力。
三、师资力量及学术科研
我校机器人工程专业侧重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方向。本专业暂时由自动化教研室托管,隶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目前,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76.5%,博士学位占76.5%,海外经历归国博士5名,已形成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在课程建设上,重视基础课程建设,坚持“主干课求精,专业课求新,实践课求实,知识面求广”的原则,改善课程教学条件,优化讲课内容和讲课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在科研方面,近五年,专业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研课题12项,科研经费510多万元,国家授权专利4项。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
四、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基础原理、伺服电机原理、机器人设计与系统集成、电力电子技术、机器视觉、自动检测技术、机器人三维建模与仿真、机器人动力学控制、机器人编程与维护技术、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实验、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机器人技术高级实验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程序实习(C)、电工电子实训、机器人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器人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工程训练(非机类)、机器人工程综合实训、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设计、机器人动力学控制课程设计、机器人设计与系统集成课程设计、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五、专业特色
在学生培养方面,重视数理知识及基础理论教学,优化专业课程,强调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多样化发展。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我院依托中央地方共建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构建了机器人专业实践与实训平台,平台包括机器人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先进控制实验室、PLC综合实训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室开放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30余项,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余项。
六、升学就业
作为机器人及工智能领域最前沿的专业人工程专业的毕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富创新特点,团队组织协调与综合运有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专业优势,同时顺应了国家建设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推动机器人专业设置与机器人产业需求对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将为山东省、青岛市机器人行业输送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宣传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林旭梅老师 13583238682
联系邮箱:lb_qu@vip.163.com
办公电话:0532-68052213
机器人实验室
电路原理实验室
电子技术实验室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
扫描二维码
访问移动端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