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部概况

发布于 2021-06-21 15:35:54阅读量 1650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于2020年5月30日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是学校建设“学科特区”、实行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

学部以建成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创新高地,全面支撑学校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为建设定位,以“服务需求、凸显高峰、融合创新、协同发展”为建设思路,以建设“人工智能+教育”集成攻关大平台、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未来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创新服务改革示范基地为重点任务,致力于建设“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学部是学校直属的实体性教学科研机构,承担了科研集成攻关、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师高端培训、国际化合作交流等多项重要任务。学部由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伍伦贡联合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等4个二级建制教学科研单位以及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改委)等12个国家、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和其他机构组成。其中,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内从事教育信息化技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专门研发机构,国内唯一一个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产品推广、产业示范的重要基地,是我国首个面向教育行业、专门从事教育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创新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目前已成为在教育信息技术、数字媒体、科学传播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伍伦贡联合研究院由华中师范大学和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联合创立并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才能的高水平国际人才,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教师教育学院是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基地、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国家级基地,全国高校教师培训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深圳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院)于2019年11月8日成立,是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建设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认真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性发展机遇背景下,在深圳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也是国内首家师范类高校在深圳设立的研究院。研究院依托我校在教师教育、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资源和人才优势,通过与深圳市在教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端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师教育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教师教育咨询与服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等方面提供智力和技术服务。

学部学科专业交叉特色明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优势突出。现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技术三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教育信息技术是本领域首个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新兴交叉学科,拥有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等五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现代教育技术、电子信息两个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即将设立“人工智能与教育”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并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科学教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技术学为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新工科”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教育部“新工科”专业,并拟设立“人工智能与教育”(文科、理科)交叉实验班;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一级学科获评A档;现有在校生1900多人,形成了包括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学部坚持融合开放、改革创新,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实施“内培外引”策略,将“人工智能+教育”集成攻关大平台作为教师成长的“摇篮”,面向学部、校内和全世界范围自主聘任承担教学、科研、技术、工程、服务等各项任务的创新型人才。实施人才引进“备案制”、人员分类评价机制与自主聘任制等改革措施,探索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启动“南湖学者”计划,促进各层次人才的接续提升。现有全职教职工251名,其中在编教职工170名,合同聘用制人员81名。特聘专家21名。在职专任教师中,教授、研究员2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50名,讲师、助理研究员29名。学术队伍中,现有国家级人才5人、省部级人才9人1人担任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3人担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8人次担任教育部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10多人获湖北名师等荣誉。

学部践行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部有10多人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5个。由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杨宗凯教授主持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项目,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这是部属师范大学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因材施教,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与小班制精细化管理,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中央电教馆、三大通信运营商、阿里云、百度、科大讯飞、浪潮、武汉天喻、华中师大一附中等单位深度合作,构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2014年以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近50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00余项),其中在“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顶尖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金奖(特等奖)5项;3名学生获评“校长奖”。

学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与任务驱动的科研,不断取得新突破。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10余项,成功获批首个面向教育行业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协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新方向及F0701新代码并获得该领域第一个重点项目,连续三年在该领域立项项目数位居全国第一。科研总经费达2.6亿元,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技术转让与市场推广等渠道获得4亿余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61部,教师在ESI前1%、SCI、SSCI、CS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0多篇,获批发明专利69项、软件著作权464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

学部坚持服务国家、服务行业、服务地方、服务产业、服务学校,彰显责任担当。牵头编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年度白皮书、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年度白皮书,为全国各省、市提供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和规划咨询,为国家和地方提供教育信息化政策建议,制定战略规划8份,获批和申报标准规范36项。参与编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承担《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编制。探索未来数字教师培养,获批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助力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及首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承担国家“三区三州”教育扶贫战略任务;携手三大通信运营商、腾讯、科大讯飞、联想等开展强强合作,承担武汉市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教育学冲击一流学科提供强力支撑。

学部实施“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优质国际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邀请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开设全英文课程并指导项目实践,其中伍伦贡联合研究院全面引进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专业课程30余门。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匹兹堡大学等大学研究机构的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开展了广泛合作。举办暑期创意课堂暨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承办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全球华人计算机应用教育大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每年有近100名师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攻读学位和开展学术交流。

学部积极开展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全力构建支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性多功能国家教师教育服务与研究基地。承担了师范生职业能力培训与测试、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培训、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师教育资源开发与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等方面等多项任务,拥有普通话训练与测试室、多功能录播教室、书写技能训练与测试室、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制作训练室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室,并正在规划建设全新智能化教师教育综合大楼。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发展新路径,着力培养具备高信息素养的“新教师”,全面创新教师职后培训的新模式,切实构建多元结合、研训一体、职前职后并重、品牌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高水平教师教育平台。

学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社会声誉高。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总体达90%以上。多名毕业生进入北大、清华、浙大、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外著名学府深造,升学和出国率达30%以上。一批毕业生被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中影集团、三大通信运营商、科大讯飞等名企、省级示范高中和各大传媒机构录用并获用人单位好评。校友中涌现了一批高科技领域领军人才,如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首届“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周欣,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西弗特杰出教授谢魁,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袁志刚,加拿大归国计算机科学博士、3D打印技术专家吕鉴涛等。

面向未来,学部将顺应时代发展、整合学科资源、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实现新突破的重大契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和实践,建高地、筑高峰、育新人、闯新路,打造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智库研究新高峰,以更佳业绩引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新发展,为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文章评论
填 报志 愿 返 回顶 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