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心> 湖州师范学院> 专业列表> 专业详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详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我在湖师等你|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育胜任计算机类研究和应用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简介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十二五”本科高校优势专业、浙江省“十三五”本科高校特色专业。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依托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瞄准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信息经济发展和产业智能化升级,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能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人工智能导论、软件工程、离散数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研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或者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教授带你看专业

image.png

楼俊钢,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了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浙江省高校领军计划等;获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和湖州师范学院“陆增庸教师奖”等荣誉称号。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ACM杭州执行委员会成员,浙江省发明协会工业互联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担任了ATS、WRTLT、ICIC以及CFTC等20余个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分会主席、论坛主席、宣传主席或程序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可信计算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以及中央军委科技委重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在IEEE TC、IEEE TCAD、IEEE TNNLS、IEEE TCYB、IEEE TCS-II、IEEE TR、IEEE TSMCS、IEEE TNSE以及《计算机学报》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指导学生获得A类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3项。主讲《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教授访谈

Q:请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于1999年,2003年获批校重点专业,2007年获批省重点专业,2012年获批省“十二五”优势专业,2015年开始一本招生,2016年开始留学生教育,2017年获批省“十三五”特色专业,2018年获批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硕士学位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本专业发展前景良好,社会需求仍然很大,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毕业生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研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Q: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如何呢?

image.png

计算机类专业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27人。包括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杰出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湖州市南太湖计划4人,“浙北英才”A类2人。近年来获得了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Q:请问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哪些竞争优势?为什么推荐考生选择我们学校?

1. 学科支撑基础扎实。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相互支撑,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点、“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一流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省重点学科,建有浙江省现代农业资源智慧管理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RFID物联网技术工程实验室、“智慧互联农业信息化”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2. 产教融合特色明显。拥有多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拥有浙江省电子信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实施“校地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多项。

我校已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我校将与华为公司合作共建ICT学院,指导支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认证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室建设、联合项目申报、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落地方案,共同致力于创新性人才培养,“云上湖师”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构建产教深度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打造全省校企协同育人“新样板”,开启双方齐心协力服务地方发展、服务产业进步、服务国家战略的全面战略合作。

image.png

3. 学生培养成效显著。实施“科研转化教学”,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把科研工作引入人才培养,通过学生科研助理、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开展学科竞赛等,着力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近年来学生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5项,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116项;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0余项、二三等奖60余项、省级一等奖50余项。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考研率逐年提升,有多位学生被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image.png


Q:在您看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怎样的?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立足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发扬“校地共育”人才培养优势,发挥硕士点、国家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和实践平台作用,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从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一流课程打造、产教科教融合、多主体协同育人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与改革,力争将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成在区域有一定影响、一定地位、一定特色的国家一流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社会需求非常大,与各行各业都有紧密联系,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历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显示,计算机类专业毕业学生薪资待遇一直稳居学校各类专业前茅。

image.png

image.png

Q:学生入学后,专业将开展哪些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1. 立足区域经济,实施OBE理念,构建学生培养体系。

2. 实施校地共育,开展多主体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 实施科教融合,推行研究助理制度,提升学生科研创新实力。

4. 打造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持续改进机制,保障学生培养质量。

image.png

Q:今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招生对象有哪些要求呢?

对信息技术行业具有浓厚的兴趣,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喜欢逻辑思维,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Q:最后请您给对有意向报考本专业同学们送上一段寄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毫无疑问是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伴随着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热切欢迎有梦想的优秀青年学子加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潮流中来!


学长学姐话专业

我是来自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的学生陈文骏。曾获得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团干等荣誉。目前已考取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信息工程学院以“引领信息,服务社会”为院训,培养了众多信息领域的杰出人才。学院不仅在课堂上提供细致深入的教学,还设有ACM、服务外包、物联网、网络安全等竞赛实验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知识面得以拓展,技能素养不断提升。学期末的课程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真正的学以致用。

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碰撞和创新。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学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一步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信息工程学院提供的丰富课程和多样活动为我们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可能。我们将继续秉承院训,为未来的发展增光添彩。

加入信息工程学院,开启无限可能的未来。

image.png


相关专业
推荐学校

扫描二维码

访问移动端页面

填 报志 愿

返 回顶 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