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心>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综合训练中心——苏州科技学院

发布于 2015-02-11 10:22:02阅读量 992

一、学科与专业发展苏州科技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综合训练中心依托于土木与环境江苏省优势学科(群)(2010-2013)、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2012-2015)及环境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等(2011-2015)平台。以学科发展引领实验室建设,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资源整合、教研融合和社会协同为着力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实验型人才为目标,依据“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组建而成。它是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及交叉学科专业进行实验实习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中心。二、历史与现状环境与市政工程综合训练中心隶属于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该中心前身为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为首家国家环保总局与原建设部共同出资筹建的本科院校)环保系实验室。目前,中心使用面积由中心建设前的2380平方米增加到508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近250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仪器达126台套,10万以上贵重大型仪器设备40台套。中心下设生物微生物实验室、监测分析实验室、暖通实验室、固废污染控制实验室、噪声污染控制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等专业基础实验室,承担着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工程等6个专业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共28门课程的全部实验教学任务。实验项目总数为115项,综合性实验项目数为104个,占实验项目总数的90%。每年服务本科生2200人,硕士研究生约350人,年人时数约29000。中心建设期间利用优势学科、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以及示范中心等建设经费近2500万元,构建了环境污染物分析测试、环境分子生物技术以及生物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等创新平台。增置了扫描电镜、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气相-质谱仪、毛细管电泳仪、real-timePCR仪等知名品牌的实验与科研教学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98%。三、师资队伍中心近几年坚持培养与引进的人才策略,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科研队伍。中心现有工作人员40人。中心拥有高级职称人员占67.5%,其中教授10人,占25%,33人拥有研究生学历,博士20人,硕士13人,40岁以下人员占42.5%。中心不仅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专家和骨干,同时也拥有了10多名具有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和能力的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多名注册(给水排水)设备工程师,为全面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和专业素质提供了师资队伍保障。四、建设成效示范中心立项建设期间,实验中心各位教师依托中心的各级平台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改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十一五”国家城市水环境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省部级课题15项、市厅级课题15项、横向课题150余项,累计合同金额超过3000余万元。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等教师科研和产学研合作服务等项目,以导师制为载体指导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专题实践,通过教师和实践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心以科研促教学,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其中包括省教育厅教育成果一等奖、住建部华夏建设科技二等奖、江苏省环保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建设科技奖等奖项,出版各类教材(含实验教材1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和专著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中心以江苏省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构建了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创新活动训练的实践训练体系,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地提高。在全国和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和创业大赛、本科生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此外,中心受学院委托为“中国环保技术国际培训班”部分环保技术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中心立项建设期间,先后承办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工作会议、第六届环境课程论坛、给排水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等高级别学术及交流会议。凸显了我中心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特色,扩大了我中心及学科的影响力。中心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已成为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适应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文章评论
填 报志 愿 返 回顶 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