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心>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推进“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常态化

发布于 2015-02-03 17:51:37阅读量 1192

合肥工业大学长期实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逐步探索出一条常态化的志愿助残服务工作模式,有力推动了学雷锋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   夯实基础,培育稳定的志愿者队伍。采取“长期阵地 + 专项队伍 + 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推进志愿助残常态化,与受助方建立了良好的默契和信任。“聋哑儿童助残支教志愿服务队”组建于1999年,至今已与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建立了长达十五年之久的共建关系。目前全校共设立志愿助残服务基地5个,结对帮扶残疾家庭178户;成立专项志愿助残服务队8支,骨干志愿者维持在400人,全年辐射带动志愿助残1.5万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学校累计提供志愿助残服务10.7万余人次、80.3万余小时;服务范围涵盖残疾人家政护理、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精神慰藉、全纳教育、残疾意识宣教等内容。   优化项目,打造富有内涵的志愿服务品牌。自2005年起,与合肥市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合作,先后开展了“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及家庭支持”“智障青年日间照料及家庭支持”“公众教育与残疾意识普及”三个志愿助残项目。经过“春芽”的系统培训,志愿者们掌握了更为专业的工作技能,先后为80余名孤独症儿童和30余名智障青年提供康复教育、日常照料和生活技能培训等服务,有效缓解了残疾人家庭的照料压力,帮助30名孤独症儿童顺利升入普幼和普小学习,受助智障青年在语言、认知、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在社区中营造了良好的助残风尚。   社会运作,凝聚扶残助困的强大合力。积极探索志愿助残的社会化运作,争取多方支持,实现优势互补,推动项目的常态化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大化。2003年,针对合肥市残疾儿童家庭寄养试点工作,专门成立“残疾儿童帮扶志愿服务队”,参与到合肥市三十头乡吕面坊村残疾儿童寄养基地的工作中。在做好具体工作的同时,服务队注重整合资源,争取支持,探寻行之有效、可普遍推广的残疾儿童家庭寄养服务模式。得到了合肥市残联、合肥市福利院、三十头乡政府、春芽残障人士互助协会,以及当地群众的有力支持,实现了政策、经费、硬件、技术、人力等资源的充分整合,保障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该项目的基础上,学校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延伸,在合肥市其他4个社区中相继推开,形成了目前内涵更为丰富,兼顾残疾和正常儿童的“社区儿童福利志愿服务”项目。

文章评论
填 报志 愿 返 回顶 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