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心> 同济大学

黄新初:特别希望的是,同济大学能够向四川投放更多的招生名额,甚至来蓉建校办学,让更多成都学子圆梦同济

发布于 2016-04-14 15:37:13阅读量 1665

2015年8月,四川省与同济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校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具体项目落地,昨日,成都市与同济大学举行校地合作交流座谈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黄新初向同济大学10名专家颁发“成都市新型智库特聘专家”聘书,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经开区分别与同济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国际青年众创空间项目协议。会前,成都市与会人员还考察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和创业谷发展情况,现场学习取经。

  在简要介绍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黄新初说,当前,站上“新常态、万亿级”新起点的成都,正抢抓机遇、乘势而进,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我们深知,新一轮发展就是新一轮创业,既需要自力更生、苦干实干,又需要敞开大门、借力借智。这次专程到同济大学来,一个重要愿望就是深化校地合作、促进互利双赢。当前成都与同济大学之间的全面合作,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具备难得机遇和良好基础。之所以讲“其时已至”,是因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城市还是高校,仅靠一己之力单打独斗已经难以为继,校地联姻、抱团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共识。相继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两会,都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深化校地合作提供了强劲东风。之所以讲“其势已成”,是因为同济大学与四川和成都有着深厚的合作渊源,并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天,我们又在此签署一揽子校地合作协议,这既是对同济大学与四川战略合作协议的细化落实,也标志着同济大学与成都的合作进入了提速升级的崭新阶段。希望双方以规划建设的合作平台和基地为纽带,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孵化为重点,着力构建“科技—人才—产业—创新”四位一体的全面合作格局,努力实现新兴高端产业示范、前沿科学技术创新、关键复杂问题攻关、院士层次人才培育“四大突破”。

  就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黄新初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密切教育教学联系,共立教育合作的“新标杆”。成都作为西部科教资源大市,既驻有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知名部属学府,也拥有成都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特色地方高校,在多个学科领域与同济大学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希望同济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在蓉高校深入开展学科共建、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携手打造高等教育合作标杆。特别希望的是,同济大学能够向四川投放更多的招生名额,甚至来蓉建校办学,让更多成都学子圆梦同济。

  二是深化校地协同创新,共建创新合作的“新极核”。去年,成都先后被确立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正在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希望同济大学与我们共享国家政策红利,深入推进校地协同创新,联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极核。特别希望同济大学在建筑、规划、土木、环境等优势学科领域,向成都定向转移和孵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形成一批业态高端、市场广阔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实践中我们感到,推进校地协同创新,平台载体至关重要。建议聚合校地资源,着力建好“同济创业谷西部基地”“同济大学成都研究院”“天府科技园”“国际创新创意路演及交易中心”等3+1协同创新平台体系。

  三是加强人才交流培训,共树人才合作的“新典范”。人才是创新创业的关键要素,是赢得区域竞争的核心支撑。当前,成都正面临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发展的前景极其广阔、任务极其艰巨,对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期都更迫切。希望同济大学派遣更多优秀人才到成都交流挂职,鼓励更多优秀毕业生来蓉创新创业,在助力成都实现“城市梦”的同时实现“个人梦”。同时,希望同济大学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参与和支持成都中德中法中韩产业园区规划、天府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以及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地铁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空间。

  黄新初说,同济这一校名,蕴含着“同舟共济”的深刻涵义;成都这一地名,寄寓着“成功之都”的美好愿望。我们坚信,当“同济”遇上“成都”,只要双方同舟共济,一定能够万事都成。我们将竭尽所能地做好各项保障,努力提供最优良的环境和最优质的服务。

  杨贤金说,同济大学与四川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成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省校战略合作协议、市校具体项目协议的签署,为同济大学与成都开启合作新篇章提供了重要契机。

  杨贤金说,同济大学历来提倡“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办学理念,积极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与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时,将着重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发挥特色。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如建筑、规划、土木、交通、环境、汽车等,能为成都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服务。二是立足前沿。作为国内高水平大学,在市校合作中,同济大学将立足前沿,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与成都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点问题,同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校的学科发展水平。三是对接需求。开展市校合作,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契合双方需求。同济大学正致力于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成都市正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双方携手合作,一定能够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丰硕成果,迈上新的台阶。

  市领导刘仆、胡元坤、王波、苟正礼、杨林兴参加座谈和考察。


文章评论
填 报志 愿 返 回顶 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