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相同、相近专业的毕业生;全日制三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矿物岩石肉眼及镜下鉴定能力、地质野外工作能力,面向黄金及有色金属矿产调查、黄金及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矿产管理等部门,能够从事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矿产评估、地质灾害评估、矿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通用知识
①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知识;
②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③具有与专业技能匹配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外语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①掌握矿山地质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③掌握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④熟悉矿产资源和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⑤掌握勘查工程设计及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
⑥具备初步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2.能力要求
(1)专业能力
①能根据地质条件进行一般勘探设计,并能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勘探工程和指导施工,能参与地质报告书的编写工作;
②具备各项勘探工程的原始编录、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等能力;
③通过实际锻炼,能独立组织矿点检查、矿区评价及矿床勘探工作;
④具有对矿床进行经济评价的能力;
⑤具有地质经济管理能力。
(2)方法能力
①具有熟练应用透反射偏光显微镜等地质专业常用仪器的技能;
②具有利用AutoCAD、3DMine及MapGIS等软件进行地质绘图的能力;
③具有工作岗位必备的计算机、外语、写作应用能力;
④具有独立学习探索能力,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
①具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的能力;
②具有良好的生产组织、协调能力;
③具有清晰地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④具有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⑤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3.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自尊、自立、自强、勤奋、严谨、热情、坦诚、执着、进取、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克己奉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2)文化素质
有健康的人文、科学素养及审美情趣,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形象思维;
(3)业务素质
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与效益意识,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有工程思维的方法与习惯,有团队合作和改革创新的精神;
(4)身心素质
有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
(5)职业素质
热爱地质行业,具有良好黄金及有色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事业心。
(三)职业面向
1.专业定位
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的职业面向:立足黄金行业,面向黄金及有色金属矿产调查、黄金及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矿产管理等部门;能够从事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矿产评估、地质灾害评估、矿产品开发等工作,为黄金及有色金属行业和山东省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2.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1)黄金及有色金属资源勘查公司、地质队;
(2)黄金及有色金属矿山从事矿山生产勘探、矿山安全管理;
(3)黄金及有色金属矿山及相关企业从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与评价。
3.主要就业岗位
(1)在企业单位从事金属资源勘探技术岗位;
(2)在企业单位从事岩矿鉴定岗位;
(3)在企业单位从事资源储量管理岗位;
(4)在企业单位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岗位;
(5)在企业单位从事矿产资源数字化管理岗位。
(四)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与国家该专业管理部门合作,建立该专业职业素质(资格)考评体系,经考评合格,可以取得中级地质测量工、中级钻探工、中级地质取样工、地质中级质检员及以上执业证书。
三、毕业条件
实施“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的三证书制度:通过修满规定的154学分(包括知识能力拓展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学分),获得毕业证书;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完成对口专业的顶岗实习,获得企业工作经历证书。
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模式
为更好地培养黄金和有色金属矿山等相关行业实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的三证书制度。
基于我院依托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基础体制,构建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从区域经济、企业需求出发,将企业价值链、产业链、企业文化融入到学院的培养目标、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中,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从思想到行动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服务于黄金产业发展的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黄金矿山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生产过程管理与技术需求等研究建设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课程体系;基于黄金矿山岗位职业标准,结合黄金矿山企业具体生产任务,选取典型工作项目作为能力培养载体,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加强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按照项目管理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改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针对性、实用性和岗位适应性,实行教学项目化。
充分利用我院的矿、厂、校同位一城(学校建在矿区)的区位特点,发挥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将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实行“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等多种产教融合教育方式。发挥校企融合的师资优势,开展实施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互聘、互兼”的育人机制;将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实行校企一体化育人,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校企双方共同促进顶岗实习较果,增大实训实习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学院负责制定顶岗实习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实习内容与实习进度,为每位学生建立顶岗实习档案。在顶岗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学院和集团公司分别为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师傅,使学生从“学生”到“学徒”的转变,并拥有“学徒”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达到不仅会操作,而且操作熟练,同时养成职业素养。
在顶岗实习阶段,定位于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不是训练学生孤立、单一的岗位技能,而是通过本专业所涉及的不同岗位进行多个岗位轮岗,使学生体验企业全部生产流程,感受职业情境、学习“如何工作”,从而提高包括职业技能在内的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交往、个人生活情境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则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重点体现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保障落实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加强生产实际性质的实训环节,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体系
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与核心。为实现培养能够适应黄金矿山企业一线生产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围绕“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培养”,构建“三类课程+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能力训练课程、知识与能力拓展模块和素质提升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
《体育》
《计算机操作基础》
《实用英语》
《应用数学》
《普通化学》
《普通物理》
《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基础课程:
《普通地质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
《晶体光学》
《构造地质学》
《岩石学》
《水文地质学基础》
《测量学》
专业技能课程:
《地球化学概论》
《矿床与矿相学》
《应用地球物理》
《矿产勘查学》
《勘查地球化学》
《遥感地质学》
《计算机地质制图及应用》
能力训练课程:
《地质认识实习》
《上机实训》
《构造专题实习》
《岩矿鉴定实训》
《测量学实训》
《生产实习》
《课程设计》
《矿区地质填图实训(含数字填图)》
《专业综合技能实训》
《顶岗实习(含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知识能力拓展模块:
《演讲与口才》
《公关礼仪》
《创新与创业概论》
《文学常识及应用文写作》
《工业安全、环保与社会发展》
《大学语文》
《黄金珠宝常识》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音乐欣赏》
《矿山企业管理》
《采选概论》
《工程地质概论(指定选修)》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矿产地质与勘查专业英语(指定选修)》
《技能鉴定(必修)》
素质提升模块:
《教学实训》
《军训教育》
《体育活动》
《艺术活动》
《思想教育》
《健康教育》
《社团活动》
《职业素质教育》
《公关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
《毕业教育》
扫描二维码
访问移动端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