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专业(类):计算机类
招生专业咨询电话:010-51688189
招生专业咨询QQ群:1079771140
学院简介
学院学科实力雄厚,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并列第12名,被归为A-类学科;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建设成果丰硕,是全国较早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之一,属于第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6年第二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率先开展“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改革,强调构筑学生扎实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了一大批信息行业的优秀人才。
悠久的历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77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是第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领先的学术地位:2019年,计算机科学学科连续保持ESI前2.6‰。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科QS排名世界连续进入前40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2018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前200。US News排名继续保持全球前100;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并列第12名,属于A-类学科;
优质的教学资源: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与多家知名IT企业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丰富的创新活动:有以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代表队、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创客联盟、计算机学院科学与技术协会为龙头的各种学生科技社团,学生参与各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比例约为75%;
丰硕的教学成果:建设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8年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1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知名学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兼):沈昌祥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赵耀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赵耀、刘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景丽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赵耀、于剑、刘吉强、朱振峰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贡献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蔡伯根
名师:
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王志海
荣誉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教师职称:
教授47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69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9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8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8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
学院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以及“信息安全”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北京市、博士点基金等研究课题,优势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与云计算、移动与互联网络、机器学习与认知计算、智能信息处理、网络空间安全、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智慧医疗等,学院为学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提供渠道,着力提升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
计算机学院始终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声誉和学科排名不断提升。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英国约克大学、杜伦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法国国立应用科学院、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全覆盖。学院与香港和台湾地区几所大学开展两岸三地暑期实践活动,并与台湾淡江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借助国际交流项目,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国际化氛围,拓展国际视野。
2016年以来,赴境外联合培养或访学学生182人次,其中赴境外联合培养或访学学生超过三个月的学生143人次,占比78.6%,促进了中外学术交流,提升了学院国际化水平。
2019年本科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情况:
项目类别 | 国际交流院校 | 学生人数 |
交换项目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科项目 | 2 |
2+2联合培养 | 美国密苏里大学 | 1 |
4+2联合培养 | 美国南加州大学 | 4 |
3+2联合培养 | 瑞典皇家理工大学 | 1 |
短期项目 | 新加坡国立大学冬季课程项目 | 1 |
短期项目 | 寒假牛津大学海外学习项目 | 1 |
短期项目 | 寒假赴美社会调研项目 | 1 |
短期项目 | 暑假青年师生赴美社会调研项目 | 1 |
短期项目 | 暑假赴香港跨国名企实习交流项目 | 1 |
短期项目 |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暑期学术项目 | 1 |
短期项目 | 夏秋新加坡国立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项目 | 1 |
招生专业(类) | 专业分流时间 | 科类 | 包含专业 | 所授学位 |
计算机类 | 一年级 第二学期 | 理工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铁路信息技术) | 工学学士 | |||
人工智能 | 工学学士 | |||
物联网工程 | 工学学士 | |||
信息安全 | 工学学士 | |||
保密技术 | 工学学士 |
本专业于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建设基础雄厚。US News 2019世界最佳大学排名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世界排名第69名,在内地高校中排第16名(共49所高校进入世界前200名)。2017年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评为A-等级,国内并列第12名。本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优势,在专业培养方面突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交叉与融合。
本专业面向信息技术行业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和需求,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研究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研发的现代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系统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汇编与接口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等。
毕业生可从事算法设计、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就职单位包括:互联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银行、铁路、国家机关等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毕业人数 | 97 | 140 | 193 |
上研人数(保+考) | 41 | 68 | 75 |
留学人数 | 15 | 14 | 22 |
就业率(%) | 98.97 | 99.29 | 100% |
深造率(%) | 57.73 | 58.57 | 50.26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软件所等 | ||
近3年留学院校示例 | 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纽约大学、东北大学、墨尔本大学、爱丁堡大学等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民航、国家电网、阿里巴巴、京东、华为、微软等 |
本专业是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理论、轨道交通和铁路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2010年该专业方向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合作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实行校企双导师制,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着眼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高铁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掌握坚实的计算机与轨道交通基础知识,具备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集成、测试及实施等工程应用能力,成为有较强引领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发展潜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铁路信息技术导论、铁路智能感知技术、铁路智能信息处理、铁路传输与通信技术等。
毕业生可在铁路、地铁、银行、电信、民航、IT企业、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以及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铁路信息技术)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毕业人数 | 39 | 22 | 18 |
上研人数(保+考) | 13 | 9 | 6 |
留学人数 | 2 | 2 | 1 |
就业率(%) | 97.44 | 100 | 100 |
深造率(%) | 38.46 | 50 | 38.89 |
近3年上研院校示例 | 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 | ||
近3年留学院校示例 |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 | ||
近3年就业单位示例 | 南宁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兰州铁路局、深圳地铁、北京通号公司、中国铁建重工、中国移动、国家电网、航天信息、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去哪儿网、美团网等 |
本专业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特色行业(如医疗)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依托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优势及人工智能研究平台,突出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等行业的交叉与融合,为本科生构筑扎实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体系;注重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建模与算法分析设计能力、解决医疗等行业人工智能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够进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医疗人工智能等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坚实数理与计算机基础、良好人文修养,系统掌握人工智能专业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具有特色领域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字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知识表示与处理等。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各行业长期具有旺盛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人才紧缺性新兴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就职单位涵盖各行各业,包括:互联网科技企业、高新信息技术企业、银行与金融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等单位。该专业暂无毕业生。
本专业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和“通信与信息系统”构成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7名;“信号与信息处理”所在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为北京交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旨在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以及轨道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培养系统掌握智能物联网(AIoT)的基础理论、工程应用研发的现代技术,特别是在物联网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基于边缘计算的AIoT落地实现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物联网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物联网应用技术,了解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基本理论,具有工程基础厚、创新能力强等特色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离散数学、数字系统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物联网架构与技术、深度学习与机器智能、RFID原理与应用、软硬件协同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等。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物联网企业、IT企业、银行、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从事物联网工程及IT有关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及相关产品研发工作。
物联网工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毕业人数 | 20 | 17 | 11 |
上研人数(保+考) | 8 | 4 | 4 |
留学人数 | 2 | 1 | 0 |
就业率(%) | 10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