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
淮阴工学院是江苏省属本科院校,坐落于周恩来总理家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建的淮阴工业专科学校,2000年与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淮阴职工大学、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淮阴工学院,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21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江苏省首批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24年,学校更名淮安大学经江苏省教育厅公示,已报教育部待审。
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萧湖3个校区,校园占地约22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3万多平方米。现设有22个院(部、中心),今年设有53个本科招生专业,与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合作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教育。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5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
淮阴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应用型大学,涵盖管理学、社会学、农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省“十四五”重点学科6个,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行业发展需要,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等国家级平台5个,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省岩盐与凹土资源深度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53个,实现了学科专业省级以上平台全覆盖。近5年,获批国家级项目55项,省产学研合作项目245项,授权发明专利1700余件,实现专利转化1800余件,转化金额5000余万元,位列中国高校大专院校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第95位、专利转让排行榜47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培养高素质、实基础、强能力、善创新,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近5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0000余项,其中“挑战杯”国赛特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创青春”国赛金奖各1项。每年考取研究生1000多人,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4%以上。
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秉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弘扬“明德尚学、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