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科生培养措施

发布于 2025-04-02 00:00:00阅读量 6

本科生培养措施

学校立足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因材施教,实行“菜单式”的培养模式:

1. 建立了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实体化建设长空学院,实施航空航天类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同时汇聚全校优势资源,组建“长空创新班”,实施五个“百分百”:100%理工专业任选、100%本硕博连读资格、100%双导师个性化培养、100%国际化交流资助、100%全体系科研学术训练。另外,学校成立卓越学院,全面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每年有千余名学生申请入班,90%以上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有百余名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被录用。

2.依托优势学科,构建具有南航专业特色的高水平课程体系。系统构建了体现专业优势、反映行业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发挥教师队伍学术水平高、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开设新生研讨课、科学实验探究课、学科拓展平台课等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性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筑全校多学科的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平台,建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力学、机械、电工电子等课程教学中心,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

3.贯彻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实施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一体化培养。经选拔、考核和认定,学校对成绩突出、素质优秀或具有特殊潜质的一年级、三年级本科生,授予本硕(博)连读培养资格。

4.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实行了主辅修、转专业制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选择空间。

我校转专业政策旨在主动适应社会对优秀人才、紧缺人才的需求, 满足学生个性、志趣和特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因材施教。五类学生可申请转专业:1)本科一年级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2)部分培优班成绩优良的学生;3)志愿分流至紧缺专业学习的学生;4)确有志趣和专长,转专业后有利于其成才的学生;5)确有特殊困难难以在现专业学习的学生。具体办法按照我校相关文件执行。

5.建立国家、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搭建了多个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平台,校内所有创新实验室均向本科生开放。

6.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校为优秀生配备高水平、学术造诣深的导师,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训练和学习交流平台。

7.设立创业教育学院,面向学生提供系统化创业保障、专业化创业教育、全程化创业服务以及市场化创业孵化,共孵化科技创业公司60余个。

8.实施“精准育人”。通过构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大育人体系,开展“启航工程、领航工程、续航工程、护航工程、远航工程”五航工程,搭建十五大工作模块育人平台,打造十二项素质能力指标,采用一人一策的办法,通过科学化的分析,精准式的指导,差异化的培养,为你打造专属的能力提升平台。


培优班简介

一、航空航天类(长空创新班)

该培优班隶属于长空学院,是全校唯一的校级培优班。每届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选拔60人,集全校优势资源进行四年一贯制培养;同时,学校专门面向长空创新班优选部分学生试点8年一贯制本博贯通培养计划,试行师资选留特别支持政策,配备国内外院士、国家级人才、校友总师、行业精英为导师团队,该班实行“四化”培养模式(个性化、自主化、国际化、精英化)和五个“百分百”培养机制(“100%理工科专业任选、100%本硕博连读资格授予、100%双导师个性化培养、100%国际化交流资助、100%全体系科研学术训练”);实施“通识(学科)基础课程、博雅荣誉课程、特色学科交叉课程、高阶工程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大人文、大科学、大工程”荣誉课程教学体系。该班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引领未来”的高素质创新领军人才。

二、工程力学(钱伟长班)

该培优班隶属于航空学院,每届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选拔60人,依托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力学、全校唯一基础学科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行“准书院制+导师制+国际化”的培养方式。配备由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领衔的导师团队和首届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依托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和5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进行学生培养。钱伟长班拥有专设保研名额,多年来保持高比例升学率,该专业聚焦国家对力学专业创新实践型拔尖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面向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领军人才。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拔尖创新实验班)

该培优班隶属于自动化学院,每届面向全院新生选拔40人,采取“2+2”培养模式,前两年以“厚基础、强能力”为核心进行大类培养,后两年实行分专业培养。全员配备国家级人才为核心的学业导师、全员资助创新实践和创业类项目和启动资金、全员开展以国家一流课程为核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双一流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该实验班实施动态选拔,享受院内转专业资格,大部分学生可申请“本硕博连读”的资格,该班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电力能源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电气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和良好团队合作能力的电气工程领域创新型高级人才。

四、航空航天类(AI复合班)

该培优班隶属于长空学院,每届面向航空航天类专业选拔优录30人左右组建航空航天类AI复合班,该班依托本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优势资源平台和优势大类专业,践行"2+2"模式下的“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航空航天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交叉学科领域双导师培养下的全体系科研训练计划。该班评优评奖计划单列,本硕博连读资格授予比例不低于50%。该班旨在培养适应智能飞行、智能制造等高精尖领域需求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

五、人工智能(创新班)

该培优班隶属于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每届面向全院专业选拔30人组建人工智能创新班,采取四年一贯制培养,以数理思维为基础,面向航空、航天、民航“三航”特色,建立起完善的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与“Al+X”培养模式,培养人工智能创新拔尖人才。每位本科生都将配备双学术导师(人工智能专业导师一名,交叉专业导师一名),二对一个性化培养。该班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全球化视野、终身学习能力及洞悉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的能力,系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型人才。


文章评论
填 报志 愿 返 回顶 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