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论坛招贤纳士
高校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省城市雕塑评选结果揭晓——杭州地铁一号线公共艺术项目喜获三金三银三优秀

发布于 2015-03-14 10:48:34

近日,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发起的“浙江省第三届城市雕塑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担任总负责,副院长宋建明担任艺术总监,原杭州市委常务副市长、现杭州市商业银行董事长马时雍担任文化顾问,设计艺术学系主任郑巨欣总规划,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伟忠、科研创作处处长俞坚、杨桦林教授管理、协调,中国美术学院地铁公共艺术创作团队设计、建设的杭州市地铁一号线公共艺术项目获浙江省第三届城市雕塑评选三金三银三优秀的喜人成绩。中国美术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杭州市地铁一号线公共艺术以“一站一故事,百站一部史,一线一表情,十线城市景”为表现手法,演绎杭州自然和人文的丰富多样性。项目将地铁公共艺术与城区经济文化地理相结合,充分考虑了线、区相融,条、块结合的公共艺术布局,尽可能地体现地铁于城市的相关性,在具体操作中把15个站点划分重点站、次重点站、特色站三个层次,其中重点站有1个,即武林广场站,它文化内涵丰富,地理位置重要,是一个主城区主体文化的中枢站点,以演绎主城区乃至整个杭州的文化主题与精神价值取向为设计重点;次重点站共3个,为城站火车站、火车东站以及客运中心站,这些站点是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人流量较大,以展示杭州文化风貌为设计重点;特色站共11个,设计重点为展现站点周边的特色文化,15组各具特色的公共艺术,予人以丰富的图文信息,美化了地铁空间,增强了线路的识别性,方便了乘客的出行。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每日人流簇拥的地铁站台也成为公共艺术陈列的新景点。作品一般以浮雕和壁画为主,图景的呈现方式和雕塑特有的材料工艺结合,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虽然,作品受到地铁内在功能和空间分布所限制: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决定了一种快节奏的人流汇集和进出流动;半封闭的通道空间决定了公共雕塑不能像广场雕塑那样形成较大的体量。但是,在这种相对来说受限制的空间中,这些雕塑作品仍产生了令人称赞的艺术效果:或以民俗符号的呈现反映某一地铁站区域的历史文化,或以抽象大胆的色彩铺设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或以现实影像结合手绘风格表现轻快明亮的都市风格。可以说,与户外某些庞大而令人生畏的城雕相比,地铁内公共艺术更具一种活泼的、丰富的视觉亲和力。同时,由于地铁站台的空间需求,公共艺术雕塑作品是所处站点的艺术标签,往往是区域文化和历史的浓缩,例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主创的《阳光·葵园》,是以葵花丛为主体设计元素,分别用绿、橘、红、黄四色葵花丛,通过青铜浅浮雕的制作工艺,打造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阳光葵园”,暗合了武林广场的前身红太阳广场,实现历史文脉和时代精神的融合。      浙江省城市雕塑的评选活动,是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主办,浙江省文化馆和浙江省雕塑研究会承办。本次活动共收到全省参评作品181件,经专家评议和组委会审定,结合网络和展览现场群众投票,共评出金奖作品8件,银奖作品17件,铜奖作品23件,优秀作品奖28件,优秀组织奖6名。

文章评论
填 报志 愿 返 回顶 部

X